标题 | 作者 | 年卷期:起止页码 | 复制 |
加强国际合作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必然选择
|
李高
|
2023,15(4):5-7
|
|
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行动路径
|
郑军
|
2023,15(4):8-9
|
|
应对气候变化治理模式国别比较分析
|
周嘉欣,白雨鑫,苏杨,王灿
|
2023,15(4):10-17
|
|
主要发达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
|
郑军,刘婷
|
2023,15(4):18-25,43
|
|
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模式的更替发展与协同优化路径
|
蒋佳妮,邵逸飞
|
2023,15(4):26-34
|
|
国际碳税政策实践发展与经验借鉴
|
李书林,董战峰,龙凤
|
2023,15(4):35-43
|
|
《巴黎协定》下自愿碳市场的运行模式及对我国的影响
|
高帅,李彬,邓红梅,王灿
|
2023,15(4):44-52
|
|
“双碳”背景下碳排放的边际外部性成本及最佳碳税的思考
|
陈一博,雷良海
|
2023,15(4):53-60
|
|
中国铜产业体系演化的碳中和实现机制研究
|
顾一帆,杨弘扬,吴玉锋,左铁镛
|
2023,15(4):61-71
|
|
国家公园领域财政事权划分改革研究
|
刘南,孔军,王梓宁
|
2023,15(4):72-81,52
|
|
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愿景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研究
|
景晓栋,田贵良,程飞
|
2023,15(4):82-90
|
|
我国智慧碳监管建设的发展路径探究
|
崔泽优,董战峰,葛察忠
|
2023,15(4):91-98
|
|
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
|
吴健贤,聂鑫,汪晗
|
2023,15(4):99-107,98
|
|
经济集聚、收入差距对水污染影响的时空分析——基于中介效应和动态空间门槛效应检验
|
张雪,常玉苗
|
2023,15(4):108-120
|
|
长江经济带绿色城镇化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——基于多维城镇化视角
|
张泽义,周玉琴,杜家廷
|
2023,15(4):121-129
|
|
协同引擎、外部环境与流域生态补偿多主体协同行为研究——以山东省大汶河流域为例
|
赵晶晶,葛颜祥,李颖
|
2023,15(4):130-139
|
|
政府行政权力调整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——来自“撤县设区”和“省直管县”改革的经验证据
|
宋美喆,柒江艺
|
2023,15(4):140-150
|
|
典型染料医药化工园区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发展路径研究
|
陈吕军,何旭斌,田金平,陈亚林,欧其,严间浪,黄国东,陈虹,刘锐,苏建军
|
2023,15(4):151-158
|
|
关于建立工业园区统一规范碳核算方法体系的思考
|
严坤,高晗博,冯则实,高洋,吕一铮,廖恺玲俐,刘英洁,刘锐,田金平,陈吕军
|
2023,15(3):5-16
|
|
碳汇生态产品的科学内涵、价值评估与实现路径
|
方恺,李程琳,黄玮,陈静,王福宁,张旭亮
|
2023,15(3):17-23,61
|
|
|